导航
首页
聚焦
时评
企业
人物
政策
财经
商会
专题
五百浙商共谋海西投资新机遇
目前在青海的浙商人数达12万涉及40多个行业注册资本328亿元总投资达1000亿元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席昱梅2017-07-06 15:35:59
特大
较大
标准
较小

 

FullSizeRender.jpg

 

 

当代著名诗人海子诗中的一句“今夜我在德令哈”不仅让这座城市自赋诗意,也让这座城市被外界逐渐熟知。如今的德令哈早已不是诗人笔下“荒凉的城”,它正紧扣时代脉博,将以迅猛的势头迎来经济发展的春天。

日前,“浙商先行再走丝绸南路——2017浙商(投融资)峰会”日前在青海德令哈市召开。本次峰会,得到了青海省浙江商会的大力支持,由海西州人民政府、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德令哈市人民政府指导,《浙商》全国理事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来自宁夏、甘肃等西北地区浙江商会代表团、浙江的三百多家知名企业代表以及政界、学界人士共五百余人共聚一堂,主要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特色生物等当地优势产业共同探讨与研究新时期西北经济的发展以及民营企业的投资机遇。

除了主论坛之外,峰会还举办了“德令哈与浙商座谈会”“2017西北特色生物资源对接会”“德令哈重点产业、项目投资考察”三场平行活动,并举行了“浙商先行,再走丝绸南路”启动仪式及圆桌对话,重点探讨新经济形势下的西北新机遇,达成深度有效的产业对接。

“一带一路”上的西部机遇

据记者了解,这不仅是在德令哈市迄今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企业家峰会,也是浙商(投融资)大会举办14年以来第一次在浙江省外召开的最大规模主题峰会。

浙商为何组团涌向这里?

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德令哈市,是海西东部经济区域中心,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驿站,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高原城市。其拥有地缘、风光、民族文化、环境等诸多自然天成的资源优势。

在“一带一路”战略部局中,眼光敏锐的浙商已将目光瞄准了这里,正在努力地把握、发掘着这里的发展机遇。

在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看来,“一带一路”不等同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不等同于输出产能,而要靠双向贸易、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等促进合作共赢。

张建平认为,好酒也怕巷子深,当面对开放的世界和市场经济,可选择的机会有很多,所以浙商要帮助青海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当地政府也要主动作为、主动出击。在未来发展中,浙商不仅要在青海办企业搞发展,同时也要把国际投资者和国内相关投资者引到青海,形成产业链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为青海发展,为德令哈发展发挥更多作用。

因此,张建平建议:“对于西北而言,要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交流,解放思想,不仅要看到本省、看到西北,更要看到全世界,看到周边国家。对于传统产业还要继续依托,但要通过‘互联网+’,形成新的市场和新的发展路径。新兴产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可以看到,青海在原材料方面非常有优势,自然环境又优美,要积极打造绿色品牌,用品牌带来更好的发展。此外,青海要更积极发展服务业,同时,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也都是青海发展的空间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做主题演讲时也指出,要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寻找新方位、新商机。青海的新兴经济、互联网、文化领域、旅游产业、社会事业等都是浙商投资的方向,蕴含无限商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青海的未来发展会后来居前,以浙商的眼光投资的项目必然属于“慧眼识珠”,以浙商的勤奋,投资的项目必然成功。

德令哈市常务副市长、德令哈工业园常务副主任张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令哈将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文化旅游开发、物流等五大板块的企业投资。海西州资源丰富,适于锂电、光伏、光热、风电等新能源企业投资,以及有志于大健康产业的企业来此布局。

“德令哈地处丝绸之路的南路,格尔木到库尔勒铁路的开通,将连接起南路与北路,神奇柴达木,金色德令哈,欢迎大家来德令哈投资兴业,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张标如是说。

海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丝绸之路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完善的过程,需要我们创新理念、整体谋划、持续推进。需要政治家的远见和担当,需要当地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引领,也需要企业尤其是企业家的积极参与。”峰会现场,浙商代表还发布了《德令哈宣言》,誓以浙商之力再创德令哈的辉煌明日,更为建设青海海西搭建更高的创业创新平台。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青海省浙江商会会长郑永建在演讲中说。

郑永建表示,“浙商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勤劳实干不怕苦的精神在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努力耕耘。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面前,浙商投资方向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西北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始终让浙商看好。西北开发的滚滚浪潮之中,浙商当之无愧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郑永建还就青海省及青海省浙江商会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他表示,青海省浙江商会取得的成绩,凝聚着大家的辛勤汗水,渗透着青浙两省领导的心血智慧,充分展现了在青浙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新”的浙商品格,同时树立了“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勇担责任”的浙商形象。今后,青海省浙江商会将继续依托浙江、立足青海,在促进全体会员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为推动青浙两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宁夏浙江商会会长叶建敏表示,他感受到德令哈环境确实不错,是一个机会很多的地方。西北五省区浙江商会曾在西宁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宁夏的浙商,未来也将为西北地区,为德令哈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颐高特色小镇CEO、国家级创业导师徐金波称,颐高在德令哈签订了丝路产业小镇项目。“小镇”是吸引年轻人的一个新模式,希望在未来,当地政府能将有关诗人海子的文化产业做得更加深入,或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吸引读过海子诗歌的人们来到德令哈。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青海)有限公司总裁宋亚玲认为,青藏地区可以用“净土净水净心净空”八个字来形容。她选择德令哈是看中当地特色生物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所以借着“一带一路”的机会落地两个项目。“布局西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浙商来到西北,来到德令哈,投资兴业,特别是可以从事大健康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德令哈在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上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吸引了众多独具慧眼的浙商企业家。在主论坛的浙青两地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德令哈市政府与杭州颂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青藏特色资源精深加工项目”、与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产品防伪溯源项目”、与浙江唐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人造金刚石项目”、与青海德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智能食材粉碎压片一体机项目”、与杭州聚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碟式斯特林光热发电项目”、与浙江天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太阳能光伏提灌系统项目”等六个项目方分别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同时,浙江颐高智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海西州兴宇实业有限公司就“德令哈市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进行签约。签约仪式后,青海国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军分享了国草青海资源产业布局。

    援建中结缘发展中扎根

“浙江与青海在援建中结缘,浙商也因此在发展中扎根。”中共德令哈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生介绍了德令哈与浙江省、浙商的渊源。

“那是2010年,党中央正式启动央企和东部发达省市支援青海建设,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为浙江省的对口支援地区,德令哈市成为杭州市对口援青单位。7年来,浙江省不断丰富援建方式,深化援建内涵,特别是杭州市在援建海西州州府德令哈的期间,在产业、资金、民生、人才、技术等方面多领域、多层次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为德令哈市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李春生说:“借助援建平台,广大浙商也走进和认识了德令哈,一批优秀浙商已投身德令哈经济社会建设,在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生物深加工,服务业等诸多领域投资兴业,开拓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青海的浙商人数达12万,在青海注册的浙江企业占青海注册企业总数的八分之一,涉及40多个行业,注册资本达328亿元,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而在德令哈,浙籍企业也已超过当地民营企业半壁江山。

李春生表示,坚信此次峰会必将成为展现海西优势的重要平台,吸引更多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实力的浙商到海西投资兴业;坚信此次峰会必将成为促进两地多行业多层面多领域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以更加精彩的舞台充分展现两地合作交流的优秀成果;坚信此次峰会必将成为两地经贸合作、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在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生物、文化旅游等方面,缔结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丰硕成果。

“借助差异化错位发展优势,搭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东风,必将催生出更多共进共赢的历史机遇和有利契机。”李春生如是说。
 

(责任编辑  史晓芳)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38365-365.com发表,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38365-365.com微信、微博号
发表评论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
网站印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