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聚焦
时评
企业
人物
政策
财经
商会
专题
樊友山:把握发展机遇期, 开启物联新时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樊友山2017-09-11 08:10:49
特大
较大
标准
较小

      
    我国物联网事业,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之一,自2009年首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经过八年发展,成绩斐然。
    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物联网是信息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多次专门对物联网作出重要指示。在2016年“4.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在“10·9”讲话中,总书记对建设网络强国作出全方位部署,强调要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总书记关于网信事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物联网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3月,物联网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物联网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之一。以此为开端,我国物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部署的实施,国家也对物联网接力布局,有力推进了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特别是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物联网相关创业创新热潮不断涌现,进一步打破“烟囱式”壁垒,有力推动了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6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超9000亿元,同比增速连续多年超过20%,正在加速迈向万物互联时代。
    二是物联网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应用相结合正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在过去几年,我国物联网市场的主体为中小型企业,应用呈现出碎片化特征。随着去年6月窄带物联网标准的正式冻结,物联网设备无法长距离、大规模、广泛部署的技术空白由此得到填补。标准的统一也化解了过去物联网应用碎片化的难题,一批大型企业纷纷进入物联网市场,华为、中兴、三大电信运营商都积极跟进,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到物联网领域,推动了政府主导模式向市场驱动模式转变。在国内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努力下,物联网规模化商用全面提速,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正逐步形成。可以说,2017年开创了物联网商用的“新纪元”。随着窄带物联网走向实际应用、增强性机器通信技术(eMTC)标准日趋稳定、5G技术不断演进、芯片和传感器技术成熟和大规模商用,物联网的商业化迎来重要窗口期。
    三是物联网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日益显现。从空间上看,我国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为代表的四大物联网集聚发展区,无锡、重庆、杭州、福建等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产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各产业集聚区各有特色,产业领域呈现协调发展,集聚区域研发机构、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完备,产业集群效应初现。其中,以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龙头之一,物联网产业起步最早并处于领先地位,芯片、传感等基础环节有产业积淀,特别是在新型MEMS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一枝独秀,整体汇集能力很强。目前,江苏已构建起良好的产业生态,仅无锡就集聚了2000余家物联网企业,从业人员超15万人,向全国辐射的示范效应显著。
    二
    近年来,世界各国将物联网视为互联网之后又一个产业竞争制高点,纷纷推出相关政策,把物联网推到资本追逐的风口浪尖,物联网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趋势:
    一是全球物联网巨头积极布局,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据刚刚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全球每天约有550万个新设备加入物联网,截至2016年底,物联网设备连接数达到64亿个,比上一年增长30%。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产业巨头纷纷制定其物联网发展战略,加紧标准和专利的制定工作,并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快速进行重点行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布局,意图争夺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战略导向,提升对整个产业的把控能力。曾经各自为战、成立了不同物联网标准组织的英特尔和高通,近年来走向联合;去年3月,思科以14亿美元并购了物联网平台提供商Jasper,并成立物联网事业部;7月,软银公司以322亿美金收购ARM,并明确表示看好ARM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前景。在暗潮涌动之下,一场没有销烟的未来争夺战已经打响,预计未来2-3年将成为物联网产业生态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是物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随着新技术变革的出现,作为“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实现了物与物、物与人的相连,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融合更加深入。面对当前世界经济虽然出现向好态势,但全球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依旧存在的形势,各国都在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其根本出发点都在于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物联网正从浅层次的工具和产品,深化为重塑生产组织方式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在加速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利用传感器获得的海量实时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建模与仿真等技术,提供预测性维护、性能优化等服务,进一步实现了企业服务化转型,为实体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三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将成为推动物联网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终端接入网络,隐私与安全成为物联网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国家层面看,物联网将所有设备智能化,是一种彻底无边界状态,无穷多的接入点就是无穷多的攻破口,极大地考验了国家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如果对电力、能源、交通等重要领域的物联网设备实施恶意进攻,不仅会对公共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将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从社会层面看,随着智能硬件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个人开始使用这些智能设备,产生的风险远高于以往任何时期,对安全的顾虑直接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只有信息安全得到保障,才可能实现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这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
    三
    当前,物联网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再续新篇,接力描绘物联网的崭新蓝图,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是加强策划与引导,构建物联网发展良好环境。
    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们对生产生活便捷化的要求,带动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和突破。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网信事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我们提升物联网已进入与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新阶段的认识,牢牢把握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1/8,把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选择,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促进产业间相互渗透重组,可以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多技术集成、跨领域融合、规模化发展的特征,把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推进军民融合、网络强国、“互联网+”、“双创”、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将迎来物联网发展的“春天”。
    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江苏在物联网领域的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以江苏国家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为改革试验平台,在物联网创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为物联网创业创新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把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验田”,大胆推进体制机制设计,积极探索把非国有资本引入物联网领域的多种方式,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体企业和金融企业、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从而加快物联网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依托江苏国家级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物联网技术创新先导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先行区等物联网资源密集区域,通过专业园区建设,打造物联网创业创新中心,集成物联网创业服务、技术支撑、投资融资、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体系,引导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其他机构之间相互合作,构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区域生态,推动区域物联网企业、物联网技术集聚发展。
    要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政府牵头加强企业联合协作,建立政府发挥物联网资源整合作用、核心企业发挥物联网产业推进主体作用、科研院所发挥物联网技术创新源头作用、应用部门发挥物联网市场牵引作用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构建物联网产业链良好的生态圈。优化和引导资本布局,丰富物联网技术创新与产业融资新模式,形成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人群集聚活跃、科技金融支撑有力、企业投入动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物联网投融资体系,推动金融机构资本和社会资本向物联网技术与产业集中。
    二是牢牢掌握物联网技术的主动权,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转型跨越。
    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将标准作为物联网产业突破的关键点,鼓励并扶持龙头企业主导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发挥企业作为标准创新主体和标准推动主体的作用。通过产业联盟主导、设立试验性物联网测试床等措施,实现跨行业、跨产业共同制定物联网标准。同时,也可以像高铁一样,先开门把别人好的东西引进来,消化吸收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中国标准”。
    要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发展。发挥我国物联网应用市场广阔的优势,通过应用牵引技术,突破物联网开放平台、窄带物联网、智能硬件、中间件等核心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国家创新示范区、高新区为载体,建立由研究机构、重点大学实验室、重点企业共同组成的标准研制、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协同小组,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
    要将安全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基石。加大研究物联网基础架构的力度,建立自助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打造物联网共用基础设施,提供安全可信的共性服务。这项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应用系统建设,也不是简单的市场活动,它是一种国家行为,必须组成“国家队”共同推动,真正把物联网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打造物联网产业辐射式发展。
    要加快物联网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应用。可将江苏人才优势、市场优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瞄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打造智慧工业、智慧旅游以及智慧交通等特色应用,引导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制定关键技术标准,带动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不断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应用快速推广。
    要扶持和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据统计,2016年江苏物联网产业实现业务收入4610亿元,其中仅无锡物联网企业近2000家,营业收入超过两千亿元。利用创新组织的小型化、分散化的特点,江苏可以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并全力打造成技术攻关、创业孵化、投融资和人才培养的高地。同时,还可以积极促成中小企业与用户需求形成对接,构建客户需求深度挖掘、实时感知、快速响应、及时满足的发展模式,最终形成多产业生态共存、良性竞争、互促发展的增长机制。
    要以垂直一体化布局打造产业生态。物联网产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涉及产业广、影响范围大,而物联网平台则是产业生态构建的核心关键环节,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通过产业联盟的方式,江苏可充分利用跨界融合和资源整合,加速形成物联网平台与行业的对接。采取“云-端-网”的多要素垂直一体化布局,覆盖产业的各环节,为用户提供整体方案,积极促成产业生态打造。在布局方式上,可以利用单个企业的自身优势,在不同环节同时布局,协同推进;还可以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一体化布局,实现集聚效应,共同打造江苏世界物联网产业的新高地。
    “世界因物联而智慧,生活因物联而精彩”,随着物联网应用示范从单个“盆景”变为成片“风景”,物联网正在创造人类生活的新空间,拓展国家治理的新领域,物联网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个“物物相连、万物感知”的美好生态将会展现在我们大家的眼前。
    (作者系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本文为作者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主办的“助力江苏打造全球物联网战略高地”专题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本报略有删节)

版权声明
本文系作者授权38365-365.com发表,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38365-365.com微信、微博号
发表评论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评论( 人参与, 条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
网站印象 X